201906-20 AMD RX 5700非公版卡迟到:要等到8月中旬 NEW AMD日前发布了基于7nm Navi核心、RDNA全新架构的RX 5700 XT、RX 5700显卡,将在7月7日上市,对标NVIDIA RTX 2070、RTX 2060。不过最新消息显示,RX 5700系列初期只有AMD原厂公版卡,蓝宝石、迪兰、华硕、微星等AIB厂商的非公版卡要等到8月中旬才会有。目前还不清楚具体原因,但对于喜欢个性、追求更强性能和散热的玩家来说,确实是个坏消息。当然了,AMD公版的设计一向还是很到位的,铝合金外壳与背板、涡轮风扇与真空腔均热板、7相数字... Read More >
201906-19 更多AMD 7nm显卡曝光:RX 5500/5600来了 NEW 著名硬件爆料人士Tum Apisak在Linux驱动程序代码中发现了更多的AMD Navi显卡资料。代码内包含了Navi 10,Navi 12,Navi 14,Navi 21,Navi 10 Lite,Navi 12 Lite和Navi 21 Lite。据报道,Navi 10和Navi 12都针对的是中端/主流市场,而Navi 14瞄准入门级市场,而Navi 21则是高端发烧产品。代码中提到字母“P”和“M”似乎分别代表“性能”和“移动”。▲图自Reddit/Voodoo2-... Read More >
201906-16 X570的PCIe 4很强,但AMD还有更强的 NEW 伴随着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的发布,AMD还推出了X570芯片组平台,首次给消费级平台带来了PCIe 4.0支持,这是AMD近年来少有的在先进技术上领先,有望推动PCIe 4.0技术在显卡、存储、网络等方面的应用。AMD这边处理器+X570芯片组提供了总计44条PCIe 4.0通道,其中可用36条,X570芯片组提供了16条,锐龙3000处理器提供24条。相比Intel的Z390平台,X570在这点上真的是很厚道了。在X570芯片组之外,传闻主流市场还有B550芯片组及A52... Read More >
201906-16 网传AMD将在年底发布新款线程撕裂者产品 此前有消息称,AMD旗下的64核处理器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产品线将被取消。据外媒近日报道,该处理器并没有被砍掉,AMD计划在将在今年年底推出新款的线程撕裂者。AMD Threadripper据了解,前段时间,有网友发现AMD旗下64核处理器线程撕裂者处理器从该公司的产品路线图上消失,而且AMD在台北电脑展时的发布会上推出了新一代锐龙3代处理器后又丝毫没提到该产品的任何信息。有许多网友猜测AMD或许是取消了线程撕裂者的产品线。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十分... Read More >
201906-15 AMD三代线程撕裂者将于年底推出:64核! 虽然台北电脑展上AMD只是公布了最高12核心的锐龙9 3900X,但不久之后AMD就推出了拥有16核心的锐龙9 3950X。锐龙9 3950X的规格已经可以与第一代线程撕裂者相提并论了,不过线程撕裂者也有大的变化。此前有消息称AMD可能会放弃线程撕裂者,但事实却是,AMD将会在年底推出拥有64核心128线程的第三代线程撕裂者。该消息来自AMD内部,所以可信度相当高。与第三代线程撕裂者搭配使用的是X599主板,其接口依旧是TR4。线程撕裂者价格方面,外媒预测售价可能在2500-... Read More >
201906-13 AMD R9 3950X跑分曝光:超Intel 18核i9-9980XE 硬件爆料达人Tum Apisak在Geekbench上发现了AMD 16核心代号为Matisse的处理器跑分,应该就是AMD刚刚公布的AMD R9 3950X,其单核跑分5868分,多核61072分,超过了英特尔的18核i9-9980XE。据悉,全新的Ryzen 9 3950X将成为全新的基于Zen 2的AMD消费者处理器的顶级产品,专为AM4插槽以及X570主板系列而打造。它将拥有16核、32个线程,基础频率为3.5 GHz,turbo频率为4.7 GHz,105W TDP... Read More >
201906-12 AMD下代显卡有望在新主机之前发布 6月12日消息 现在已经证实,下一代Xbox和PlayStation都将支持硬件加速的光线追踪(Ray Tracing)。在E3 2019上,AMD已经确认他们推出的Navi系列RX 5700显卡将缺乏对硬件加速光线追踪的支持。AMD对此事的看法是,当软件和硬件生态系统都准备好时,他们会提供光线追踪支持,这就是为什么该功能将与AMD的“下一代RDNA”图形硬件一起推出。这意味着在索尼/微软下一代游戏机发布之前,我们应该能看到AMD的光线追踪硬件。随着下一代游戏系统的推出,光线... Read More >
201906-12 AMD的胜利!3DMark将加入PCIe 4.0测试 其实有点没想到,AMD第一个给消费级市场带来了新一代PCIe 4.0标准,第三代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X570主板、RX 5700系列显卡全部支持,迅速完成了3A平台的整体布局。PCIe 4.0的高带宽给高端SSD带来了新机遇,群联、慧荣第一时间拿出新主控,影驰、技嘉、海盗船、威刚、艾思科、必恩威等品牌则迅速奉上了各自的PCIe 4.0 SSD,性能直逼5GB/s。现在,行业权威测试机构UL(Futuremark)也官方宣布,3DMark将在今年夏天加入PCIe 4.0专项... Read More >
201906-11 AMD锐龙三代处理器价格公布 3900X售价499美元 AMD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r. Lisa Su,正在展示AMD新一代游戏产品和技术细节:AMD锐龙三代处理器价格公布!锐龙3600到3900X,价格从199美元到499美元,此外AMD Radeon 5700XT系列也正式亮相。据报道,此次AMD推出多个产品,从3600到3900X;在价格方面,3600售价199美元(约合人民币1376元)3600X售价249美元(约合人民币1721元)3700X售价329美元(约合人民币2274元)3800X售价399美元(约合人民币2758... Read More >
201906-11 AMD Radeon 5700系列显卡价格公布 379美元起 AMD Radeon 5700系列显卡价格正式公布,其中5700 379售美元,5700XT则是449美元。早在之前,AMD CEO苏姿丰在台北电脑展进行主题演讲,并发布了首款Navi显卡;RX 5700,采用了RDNA架构,1.5X每瓦性能提升,综合性能超RTX 2070,RDNA架构是GCN架构的下一代,每时钟性能提升1.25倍,每瓦性能提升1.5倍。AMD Radeon 5700XT显卡细节为:拥有40组计算单元(2560个流处理器)。Navi GPU基础频率为1605... Read More >
201906-11 AMD锐龙9 3950X处理器正式公布 16核超级猛兽来了 在今天早晨的AMD的NextHorizonGaming发布会上,苏妈正式公布了全新一代的AMD Ryzen 9 3950X处理器。这是AMD目前为止最强大的消费级处理器产品之一。图片来自:anandtechAMD宣布其首款16核CPU进入Ryzen系列的主流消费级处理器中。全新的Ryzen 9 3950X将成为全新的基于Zen 2的AMD消费者处理器的顶级产品,专为AM4插槽以及X570主板系列而打造。它将拥有16核、32个线程,基础频率为3.5 GHz,turbo频率为4.... Read More >
201906-10 AMD要发16核锐龙?Intel:敢不敢比真实游戏性能 Intel怎么可能会服AMD,即便要面对的是新鲜出炉的、基于Zen 2架构的第三代锐龙处理器。在跑分方面,AMD在台北电脑展发布会上展示了对比Intel 9代酷睿竞品的优势,CEO苏姿丰更是表示在包括游戏的所有维度都比对手要强。周一的E3 Keynote前,Intel营销副总Jon Carvill亮明了“不服”的态度,他称,听说三个字母的对手本周会拿出所谓的游戏处理器,Intel认为,评价好坏最黄金的标准是真实游戏表现,且认为AMD打不过。目前已经公布的五款三代锐龙处理器中,... Read More >
201906-08 惠普CEO:Intel缺货将使AMD份额持续提升 根据Mercury Research的统计,今年一季度,AMD在x86处理器市场的份额已从去年同期的8.6%提升到了13.3%,这彰显出Zen架构的巨大成功。在出席Bernstein第35届年度战略决策大会期间,惠普CEO Dion Weisler表示,包括惠普在内,一些OEM厂商仍在遭遇Intel处理器缺货的问题,他认为,在三季度这一局面改善前,AMD将继续从Intel手攫取销量份额。Weisler提到,将消费级客户从Intel转移到AMD阵营相对容易,因为这部分客户好做教... Read More >
201906-04 AMD展示64核心远超对手28核心:Intel表示不服 台北电脑展期间,AMD除了发布第三代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RX 5700系列显卡,还再次提及了7nm工艺、Zen 2工艺的第二代霄龙处理器,代号Rome(罗马),最多64核心。在性能介绍环节,AMD给出了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声称64核心的二代霄龙在NAMD(分子动力学高性能计算应用)测试中,性能相当于Intel 28核心的可扩展至强8280的整整两倍。对于这样的结果,Intel自然是不服,连续两次做出回应称这样的对比很不公平,也不符合实际情况。Intel强调,AMD展示的数...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