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6 太壮观!四川霸气上新“陆地航母”:西南最大动车所 NEW 快科技6月15日消息,中国铁路宣布,自6月14日起,西南地区最大的动车所——天府动车运用所正式投入运营。此举有助于增加西南地区高铁线路列车的开行频次和规模,以更好地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天府动车运用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规划总面积约为2090亩,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动车所。该所按东西两场进行规划,此次投用的是东侧车场,占地面积约1110亩,由存车一场、存车二场和检修库三个场组成。房屋总建筑面积达到9.58万平方米,拥有12条检修线,可同时检修24组标... Read More >
202406-16 今天起 长沙至广州高铁跑进2小时 NEW 快科技6月15日消息,今天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安排图定旅客列车12690列,较现图增加205列。调图后,广铁集团长沙南站总计开行旅客列车332对,新增14对,其中始发列车6对。此外,长沙南站还将开行前往广州高标运营车47对,进一步密切湖南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往来。调图后武广高铁实现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每日开行标杆动车组列车94列,长沙高铁南站至广州高铁南站之间最快旅行时间压缩至1小时59分。此外,北京到广州最快旅行时间为7小时16分,压缩22分钟。武汉到广... Read More >
202406-16 深圳进入暴雨紧急防御状态:请远离低洼易涝等危险区域 NEW 6月15日消息,深圳天气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过去3小时,大鹏新区累计雨量已达大暴雨,预计强降雨还将持续1-2小时,深圳市气象台2024年06月15日18时35分将上述区域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红色。全市进入暴雨紧急防御状态,请远离低洼易涝等危险区域,注意防御暴雨可能引发的局部内涝、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专家提醒,当暴雨预警达到橙色、红色时,应立即寻找地势较高的地方及高楼层安全建筑躲避,尽量不要外出。室外遇到暴雨天气,一定要远离电力设备,不在紧靠供电线的树木或大型广告牌下停留... Read More >
202406-15 新一代载人登月火箭新在哪:拥有智慧大脑 6月15日消息,据国内多家媒体报道,用于载人登月等任务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成功完成了一子级火箭动力系统试车,试车过程中,发动机正常启动、稳定工作、定时关机,各项参数测试正常。专家指出,长征十号系列火箭采用一系列新技术,为了优化空间站运营阶段的运营成本,用于空间站任务的长征十号近地版火箭的一级火箭按照可重复使用进行了设计,它的主发动机已经完成了十余次的可重复使用试验,研制进展顺利。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还拥有“智慧大脑”、“智慧火箭”相关技术,会让火箭更加“聪明”... Read More >
202406-15 上海-上海 全程8小时!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今日正式开通 快科技6月15日消息,据中国铁路介绍,今日起,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正式开通。这是从上海出发的首条环线高铁,横跨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从上海站始发,途经江南园林的苏州、无锡、常州,再到六朝古都南京,从青山绿水的九华山、黄山再到杭州西湖畔,终到上海虹桥站,一路串起的也是长三角黄金旅游线。同时也串联起沪宁高铁、宁蓉铁路、京港高铁、宁安铁路、池黄高铁、杭昌高铁、沪昆高铁等7条线路。单向行驶里程超过1200公里,沿途停靠19个站点(不含始发终到站),全程8小时9分钟。这条线路可以满足更多出行... Read More >
202406-15 今日起:京广高铁全线复兴号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 快科技6月15日消息,据中国铁路官方介绍,今日起,京广高铁全线实现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同时,京广高铁全线新投用24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高品质标杆列车开行数量增至99列,沿线及周边多个城市间旅行时间进一步压缩。据悉,京广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铁网纵向主通道之一,线路全长2298公里,纵贯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6省市,连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域、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干线地位十分重要。京广高铁全线实现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按时速350... Read More >
202406-14 国产大飞机C919第四条航线今日开通!获民航最高礼仪过水门 快科技6月14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今天9时37分,机号为B-919A的东航全球首架C919客机执行MU5309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广州白云机场。这标志着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开启第四条商业定期航线的运营。根据当前航班计划,东航C919每天将在上海虹桥—广州白云航线上执行往返共2个航段。去程MU5309航班上午9时30分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11时55分抵达广州。回程段MU5316航班13时30分从广州起飞,16时整抵达上海。另据航空博主“FATIII”介绍,东航C919今天... Read More >
202406-14 我国新一代载人登月火箭来了!长征十号完成一子级火箭动力系统试车 快科技6月14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天,用于载人登月等任务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成功完成了一子级火箭动力系统试车。试车过程中,发动机正常启动、稳定工作、定时关机,各项参数测试正常。此次试验是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的首次系统级大型地面试验,对一子级增压输送系统与发动机的匹配性、推进剂加注流程、多机并联传力和环境特性等技术进行了充分验证。据介绍,长征十号火箭为三级半火箭,是为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的新火箭。火箭总长92.5米,起飞重量约2189吨,起飞推力约2678吨,地月转移轨道运... Read More >
202406-14 美国首个新一代核电站动工:不会熔毁 史上最安全 快科技6月14日消息,比尔盖茨宣布,美国首个新一代核电设施“Natrium”刚刚在怀俄明州凯默勒破土动工,他也参加了今天的奠基仪式。比尔盖茨在2008年创立的泰拉能源(TerraPower),而该核电站正是出自泰拉能源之手。据了解,Natrium是一座钠冷快堆发电厂,预计最早将于2030年投入运营。与其他电厂的设计一样,它利用热能将水转化为蒸汽,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与其他核设施一样,它通过链式反应分裂铀原子产生热能。但相似之处止步于此。比尔盖茨表示,该核电站比任何现有的核电站... Read More >
202406-14 福岛核电站员工测辐射量后不久死亡引热议:日本核废水排海太恶劣 6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称,福岛核电站一员工测辐射量后不久死亡。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今天(6月14日)宣布,一名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工作的50多岁男性协作企业员工,于6月13日在核电站区域内进行了约10分钟的辐射量测量。工作后不到2个小时,便被发现这位员工倒在核电站的休息室内,随后在心肺停止的状态下被送往医院,当天下午确认死亡。据称这名男子的死因“因应家属意愿”未予公开,但东电认为“不太可能是因为其工作”。日本安全监管机构表示,一个工人每年可以安全地接触多达50毫西弗,但如果一... Read More >
202406-14 一座行走的超充站!全球最大容量移动储能车欣纪元亮相 快科技6月14日消息,日前,第十七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欣旺达10米级一体式移动储能车首发亮相。欣旺达介绍,“欣纪元”是行业内首款液冷、10米级全球最大容量的移动储能车。采用了欣旺达自研自产的12000循环次数的储能专用314Ah电芯,储能车能量可达2MWh。 配置800kWPCS,与同尺寸下配置500kWh电池组、60kW功率的移动储能车相比,容量提升300%,功率提升220%。该储能车的工作温度范围为-30℃~55℃,适应多种气候及场景。对... Read More >
202406-14 美国发展半导体有多疯狂:2024年建设支出超前28年总和! 快科技6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的推动,2024年美国计算机和电气制造业的建设支出预计将达到过去28年总和的水平。这一法案于 2022 年通过,旨在振兴美国半导体产业,因为美国目前在全球先进制程芯片的制造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彼得森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起,美国计算机和电气制造业支出就已开始显著增长,而《芯片与科学法案》的530亿美元补贴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目前,英特尔、三星和美光等公司已获得巨额资金,用于在美国建立新的制造工厂。美国半... Read More >
202406-14 飞米MINI 3无人机小米有品开售:4K录制、32分钟续航 快科技6月13日消息,今日,飞米科技宣布飞米MINI 3无人机在小米有品正式开售,售价2199元起,首发价1999元起。飞米MINI 3配备索尼1/2英寸4800万像素CMOS传感器,可拍摄4K 60FPS视频及8K分辨率(合成)延时视频,支持12倍数码变焦。图传方面,无人机采用SoLink高清数字图传技术,无人机最远9公里内实现高清实时传输,支持双频段2.4G与5.8G切换,延迟仅120毫秒。飞米MINI 3搭载三轴机械云台,内置高精度姿态感应单元,控制精度提升至0.005... Read More >
202406-14 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新发现:太阳大气自转新规律 快科技6月13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国际著名期刊《自然-天文学》今日发表了我国探日卫星“羲和号”的最新成果。“羲和号”获得国际上首个太阳大气自转运动的三维图像,进而发现了太阳大气自转的新规律,这项成果对于研究太阳活动和太阳的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据介绍,自转是所有恒星的内禀属性,恒星的自转速度和规律对恒星的形成、结构与演化以及恒星大气与行星际空间的相互作用,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探测恒星自转的规律,是现代天文学观测的基本目的之一。作为离人类最近的恒星,也是唯一一颗可实...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