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家!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androidx86.net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数学其实是一门基础性的科学,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尤其是孩子,更要去学习数学,并且以此来构架自己的思维体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②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③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 北极星永远在北方。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基本规律:(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课外知识拓展:2、3、5倍数的特点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7、和差问题(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两数和 + 两数差)÷2=较大的数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2)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笔算乘法

1、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2、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3、相关公式:因数×因数 = 积,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

4、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第五单元 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意义。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4、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① 进率100: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②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背熟公式1、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 2,长 = 周长÷2-宽,或者:(周长-长×2)÷2= 宽,宽 = 周长÷2-长,或者:(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5、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平方,已知周长求长:长=周长÷2 - 宽。

第六单元 年、月、日

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个月(7大4小1特殊)

3、熟记全年天数: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所有年份都是184天)。

4、经过的天数的计算: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 1

5、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6、通常每4年里有( 1 )个闰年, ( 3 )个平年。

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如凌晨3时、早上8时、上午10时、下午2时、晚上8时)

2、24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不加前缀

3、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去掉前缀。

4、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6、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7、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 =12个月,1天(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1周=7天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几百几十几)。小数部分每一位都要读,按读电话号码的方法读,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3、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互换。小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不同。

4、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把“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它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1。

5、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6、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位比起。

7、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8、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相加、减。

9、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如:5.1 >5 ;1.3 > 1等)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

简单的排列:有序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简单的组合:组合问题可以用连线的方法来解决。

组合与排列的区别: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宽=周长÷2-长长=周长÷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面南左为东,面北左为西,面东左为北,面西左为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做题时先标出东南西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

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处画“米”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