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2 7nm等光刻机没有也无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先进封装是未来 NEW 快科技7月22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称,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南翔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仍在路上,未来一定孕育巨大成功模式。“在40年前,我不曾想过中国半导体产业能有如今的发展规模,但是在过去的20年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未来中国一定会有今天这样的发展。”陈南翔称,不过,当下还不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最好的发展状态,中国最好的状态正在路上。陈南翔指出,当前看到的三星正在做的三纳米和英特尔正在做的三纳米都是不一样的,有着各自的定义。“以前摩尔定律有效的时候,在每一个节... Read More >
202407-21 5.6-5.2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我国科学家有重大发现 NEW 在距今5.6–5.2亿年前的寒武纪,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各动物门类尤其是无脊椎动物相继出现,并快速扩张,形成以动物为主导的海洋生态系统,而在更古老的地层中一直找不到明显的祖先化石。这一生命演化史上的重大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也是显生宙的开始。这是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传统观点认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可能与海洋的氧化有关,海水含氧量的增加带来了早期动物的“爆发式”出现,但早期动物对... Read More >
202407-20 奇迹再现!全球第7例HIV治愈患者出现 科学家分享治愈过程 NEW 7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称,德国一名60岁的患病男子在接受了干细胞移植后,可能已经成功治愈了艾滋病毒。按照医生的说法,艾滋病毒非常难以治愈,因为它感染的一些细胞通常是处于或进入休眠状态的免疫细胞。目前,针对艾滋病毒的标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仅对免疫细胞起作用,用于压制艾滋病毒。然而病毒并未消失,其DNA一直蛰伏在免疫细胞内,而这些细胞统称为“病毒储存库”。由于干细胞移植存在高致死率,因此将这种治疗提供给所有艾滋病毒感染者是不道德的,除非患者还患有其他疾病,例如侵袭性白血病(... Read More >
202407-20 洞庭湖决堤抢险77小时!吉林一号卫星全程还原:涌入洪水2亿立方 7月5日17时许,湖南岳阳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引起大堤塌陷,大量洞庭湖水涌进团洲垸。各方抢险救援力量争分夺秒,24小时不间断封堵决口,于7月10日22时许完成封堵,历时77个小时,期间转移5000多人,无人伤亡。7月6日11时11分,长光卫星紧急调度吉林一号宽幅01A星过境岳阳华容,对灾区进行观测成像,并第一时间提供给相关单位。7月7日13时15分,吉林一号高分03D25星过境岳阳华容,对洞庭湖决口封堵进展进行观测记录,可以看到作业船只已就位,决口宽度明显缩小。7... Read More >
202407-19 为何日本能够获得月球土壤,网友不理解:为何要给日本呢? 在浩瀚的宇宙探索之旅中,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最近,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从月球背面带回了珍贵的月壤样本,这一壮举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也引发了全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当中国宣布将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分享这份宝贵的月壤时,网络上却掀起了一波热议,许多网友纷纷表示不解:“为什么要给日本呢?”首先,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月球背面这片神秘的土地。长久以来,由于月球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导致月球背面始终背对着地球,因此人类对其了解甚少。嫦娥六号的成功着陆与采样,不仅... Read More >
202407-19 重大挫折!美国取消月球车研制,仍坚称比中国优秀 根据法新社的报道,当地时间7月17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取消已经花费了4.5亿美元(约合33.7亿元人民币)的月球车研制计划,原因是成本超支,以及计划的多次延误。报道形容,这是美国探月计划的“重大挫折”。按照原先计划,2023年,美国的月球车就应该在月球的南极登陆,寻找冰和其他资源,为载人登月任务铺平道路。然后在2024年底,美国就应该将宇航员送入月球,并且安全返回地球。但是,现在计划已经推迟到了2025年,如果继续月球车的研制,成本将增加到6亿美元。法新社的报道... Read More >
202407-19 白白花了32.7亿元!美国毒蛇号月球车突然取消 快科技7月18日消息,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由于供应链延误、成本上涨,“毒蛇”(Viper)月球车项目正式取消,之前它已经花了大约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2.7亿元。“毒蛇”月球车的正式名称为“挥发物调查极地探索车”(Volatiles Investigating Polar Exploration Rover),由美国航天机器人技术公司承担,最初计划2023年底发射,任务是在月球南极地区寻找水冰和其他挥发性物质,设计寿命100天。2022年,NASA将发射时间... Read More >
202407-19 全国高温前十浙江占7位:气温冲上38℃ 7月1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截至7月18日12时,全国高温实况排行榜的前十名中,有7地位于浙江,这7地分别是北仑、奉化、东阳、诸暨、永康、缙云、新昌等。据浙江气象台消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近期浙江省气温较高,预计19、20日除沿海岛屿外,浙江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8—40℃,局部41℃以上。预计副热带高压会在22日达到顶峰,23日开始呈现周期性减弱,极端高温会得到缓解。专家提醒,面对持续高温天气,要警惕热射病、热痉挛。在高温闷热的天气中,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特别是老... Read More >
202407-19 日本一地井水有机氟化物超标近700倍 地下自来水被污染:强致癌物 7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称,日本一地井水有机氟化物超标近700倍,情况非常严重。报道中提到,日本千叶县镰谷市上月进行的有机氟化物补充调查显示,当地31口井中的13口井水有机氟化物浓度超标,最严重的达到日本自来水暂定标准(50纳克/升)的700倍。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居民身体状况发生变化的消息,该市呼吁民众不要饮用这些水。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难以降解,会在环境和人体中累积,被称为“永久性化学物”。专家指出,长期大量饮用遭这类物质污染的水可能影响生殖健康和儿童生长发育,甚至引发... Read More >
202407-19 又一时速350公里高铁即将开通 荆门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快科技7月19日消息,近日,荆门至荆州高速铁路(以下简称荆荆高铁)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距离开通运营更近一步。据了解,荆荆高铁北起湖北荆门漳河西区,接入汉宜铁路荆州站,设计时速为350公里。该线路全长77.6公里,于2020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全线设有荆门西、沙洋西和荆州三座车站。完成静态验收后,预计将于9月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并具备年内开通运营的条件。一旦荆荆高铁建成通车,将显著缩短荆门与荆州之间的时空距离,两地列车运行时间最快仅需20分钟,标志着荆门正式迈入高铁时代。此外,随... Read More >
202407-18 自主设计建造!“蓝鲸”系列82600吨散货船成功下水 快科技7月18日消息,据“中国船舶”官微发文,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澄西自研“蓝鲸”系列82600吨散货船胜利下水。此艘82600吨散货船,作为浙江浙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批量订单中的先锋之作,不仅承载着客户的信任与期待,更彰显了其在国际航运市场的竞争力。该船荣耀地获得了LR(劳氏船级社)的权威认证,为其全球航行增添了坚实的安全保障。中船澄西在原有成功的主建船型——82000吨散货船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性能提升与布局优化,匠心打造出全新一代的“蓝鲸”系列82600吨散货船。... Read More >
202407-18 时速能跑600公里!我国首个高铁内置式转向架发布 快科技7月18日消息,历时3年自主研发,中车长春轨道客车公司正式发布了时速400公里动车组运行所需的内置转向架产品,标志着我国在深度掌控高铁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研制上有了新的突破。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的走行系统,就像人的双腿,属于核心部件,是控制行驶速度的关键。内置式转向架将转向架的轴箱体、构架、一系悬挂等部件从车轮外侧移动到车轮内侧,相比传统的外置式体积缩小约25%、重量减少大约20%。除了有利于提速,这一成果还能让车辆运行能耗减少15%,轮轨磨耗降低约30%,轮轨噪声降低2分... Read More >
202407-18 复旦物理学系团队发现新型高温超导体 成果在《自然》发表 快科技7月18日消息,据“复旦大学”官微发文,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赵俊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以“Superconductivity in pressurized trilayer La4Ni3O10-δ single crystals”为题发表于最新一期的《自然》(Nature)。赵俊教授团队利用高压光学浮区技术成功生长了三层镍氧化物La4Ni3O10高质量单晶样品,证实了镍氧化物中具有压力诱导的体超导电性 (bulk superconductivity),其超导体积分数达到86%,... Read More >
202407-18 国内首艘!双燃料动力系统耙吸式挖泥船出江试航 快科技7月17日消息,据“南通发布”官微发文,在南通与崇明海事部门的紧密协作与精心维护下,由中交上航局鼎力投资、振华重工匠心打造的全球舱容之最——“液化天然气动力”驱动的“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鲟”号,从启东港顺利驶出,开启了其重要的试航之旅。作为疏浚工程领域的旗舰之作,“新海鲟”号不仅肩负着航道深度维护与拓宽的重任,更是泥沙高效吹填作业中的一把锐器,展现了其在海洋建设中的非凡实力。该船型长155.7米,型宽32米,满载时吃水深度达9.9米,其泥舱设计之精妙,创下了国内双燃料动...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