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7-13
07-13
超级地球被发现:可能20%都是水,唯一担心的是或已有外星生命 NEW
由于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个存在生命的星球,所以科学家在寻找宜居星球、生命星球时,都会参考地球的环境,例如这颗星球是否存在大气层、是否存在水、表面温度是否适宜等。在确定了这些参考因素后,科学家在寻找宜居星球、生命星球时,会对一些环境和地球相似的星球进行针对性的研究。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发现在距离地球大约48光年远的鲸鱼座内存在一颗超级地球,它的大小大约为地球的1.7倍,质量是地球的5.6倍。这颗超级地球被称为“LHS 1140 b”,它环绕一颗红矮星运行。根据天文学家掌握的...
Read More >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隐藏着无数令人费解的神秘现象。而当这些现象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探测仪器中时,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外星人在尝试联系我们吗?最近,天文学家们就遭遇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谜团——来自外太空的创纪录25个重复快速射电暴(FRB)。这一切始于一个平凡的天文观测之夜。位于加拿大的一座大型射电望远镜正静静地扫描着星空,试图捕捉到那些来自遥远星系的微弱信号。然而,就在这座望远镜的接收器中,突然出现了一连串异常强烈的射电脉冲。这些脉冲不仅强度极高,而且重复出现了25次,...
这是一个隐藏在星团中心的难以捉摸的黑洞。黑洞是通向深渊的宇宙陷阱。它们通常有两种尺寸。第一种是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当它们燃尽时,会坍缩成一个奇点,相当于我们太阳质量的五到十倍,被压缩成比这句话末尾的句号更小的东西。第二种已知类型是巨型黑洞,它们的质量是太阳的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倍。它们居住在星系的黑暗中心,吞噬任何经过附近的恒星。它们一定与星系形成的早期密切相关。真正难以捉摸的是所谓的中等质量黑洞,其质量为数百或数千个太阳质量。它们是黑洞演化中“缺失的一环”吗?其中一个最好的候选者...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存在着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天体,它们拥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质量和引力,以至于连光都无法逃脱其束缚,这就是黑洞。黑洞,这个看似科幻的概念,实则是现代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它的存在挑战着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也引领着科学探索的前沿。本文AJE美国期刊专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讨论黑洞的秘密。黑洞的发现与定义黑洞的概念最早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出,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才开始真正意识到黑洞可能真实存在于宇宙之中。1967年,英国天文学家约翰·惠勒首次提出了“...
物质填充空间的基本定律表明,空间的所有维度永远不可能被物质填充。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穿过宇宙的光线不可能无限地移动,它会在传播700亿光年的距离后停止。空间填充世界构造的物理图景,即使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们也知之甚少。为什么量子粒子具有波动性?为什么它们在许多情况下通常表现得很奇怪,并且运动与物体运动的规律完全不同?这些问题没有答案。我们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它们本质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机制。电子不断地围绕位于原子中心的粒子旋转。为什么物质不是由简单粒子堆叠在一起组成的...
宇宙浩瀚无穷,人类一直想飞到银河系之外的深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但因为科技水平有限,人类飞得最远的探测器才刚刚飞出太阳系。现在,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恒星,乘上它的行星,我们或许可以驶向银河系之外的太空。人类刚飞出太阳系如果给宇宙画一幅地图,那人类抵达之地犹如一粒尘埃,小到让人难以看见。但越是未知,我们就越想知道它到底长什么样。虽然通过天文望远镜,人类可以获得千万光年之外的宇宙信息,但飞得最远的探测器旅行者1号最远也才刚飞出太阳系。这就意味着,很多重要的天文数据我们都无法获取...
表面温度20℃的海洋,出现在任何一颗行星上,都会让我们忍不住联想到生命。最近,在48光年外的鲸鱼座,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这样的天体。这里有一颗恒星,名叫LHS 1140,又叫Gliese 3053、2MASS J00445930-1516166。它的半径大约是太阳的1/5,不过年龄略大一点,形成于差不多50亿年前。它所处的距离虽然仍然是人类航天器无法企及的,但对于我们的望远镜来说,也算是比较友善的距离了。在它的周围,天文学家一共发现了3颗系外行星,依次被命名为LHS 1140b...
快科技7月12日消息,云南大学官网发文称,该校团队直接测量了银河系的半径,约1.9万光年,几乎是之前估计的两倍。据了解,此次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连建辉副教授团队利用APOGEE近红外恒星光谱巡天数据,重构了银河系从内到外完整的恒星径向密度分布,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连建辉介绍称,过去基于指数盘的假设,人们发现银河系的半光半径(约1万光年)比同质量星系偏小,属致密星系。最新研究颠覆了这一假设,开拓了银河系整体物理性质测量、银河系-河外星系...
快科技7月11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成功落幕了其首次全面模拟火星环境的生存实验,为人类迈向火星居住的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为期378天的封闭挑战中,四名精挑细选的志愿者——分别扮演着飞行任务指挥官、科学家、医生和工程师的关键角色,被安置于一个精心构建的160平方米全封闭环境内。这个模拟火星基地,坐落于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不仅内部装饰采用了火星特有的红色土壤元素,还配备了齐全的私人生活空间,包括温馨的卧室、现代化的厨房...
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情有独钟,尤其是在明亮的月光下,人们不仅寄托了情思,更留下了无数的诗作名篇。同时,一直以来人们对月亮也充满了好奇,并留下了“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亮”的有趣故事。一直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的科技竞技才促使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的千年梦想,阿姆斯特朗也是一举成名,天下皆知。自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标志着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自那以后只到现代,时间又过去了50多年,即使科技比当时要高出很多,却再没有别的人登陆上去。关于这一点,有些说是月球背面是外...
出品:科普中国作者:谢基伟(南京大学)监制:中国科普博览编者按:为拓展认知边界,科普中国前沿科技项目推出“未知之境”系列文章,纵览深空、深地、深海等领域突破极限的探索成果。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发现之旅,认识令人惊叹的世界。在大众对宇宙最关心的问题之中,排在前列的无疑是对“第二地球”的探索了。天文学家已经在浩瀚的宇宙中发现了5000多颗系外行星,但是其中处在宜居带的类地行星的数量大概仅有几十颗颗。因此,每次发现一颗宜居带类地行星,都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它不断地告诉我们,虽然地球...
科学家们正在利用先进的量子技术建造高灵敏度的暗物质探测器,旨在直接观察和识别暗物质,暗物质占宇宙物质的80%。科学上最大的谜团之一可能离解开又近了一步。宇宙中大约80%的物质是黑暗的,这意味着它们是看不见的。事实上,暗物质正在不断地穿过我们 —— 可能以每秒数万亿个粒子的速度。我们知道它的存在,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引力效应,但迄今为止的实验还未能探测到它。先进量子技术在行动利用最先进的量子技术,来自兰开斯特大学、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科学家们正在建造迄今为止最灵敏...
霍伊尔不仅观测到星系背离地球,还发现它们与地球背离的速度还会随着它们所处的远离地球的位置而变大,他根据这一现象,就推理出了宇宙的膨胀。霍伊尔的工作揭开了宇宙膨胀的面纱,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不仅被后世人们誉为“大爆炸之父”,他本人也因为这项发现获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霍伊尔之后,有大批的科学家也在他的基础上,对宇宙的膨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它们利用敏感的望远镜,不断的向着宇宙远方观测。向远方观测的意思就是望远镜所看的星系和发射出来的光,都被人类看的...
IT之家 7 月 6 日消息,天文学家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现在早期宇宙中,螺旋星系比此前预期的更为常见。科学家们利用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最近拍摄的图像发现,在宇宙形成约 20 亿年后,近 30% 的星系具有螺旋结构。这一发现为之前利用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数据讲述的宇宙起源故事提供了重要见解。IT之家翻译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密苏里大学物理和天文学系副教授郭一成(Yicheng Guo,音译)采访内容如下:科学家此前共识是,大多数螺旋星系都是在宇宙形成后的 6...